2018年12月27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蒋龙元教授携其培训导师团队15人应邀来我校广州校区为康复医学系师生进行心跳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蒋龙元教授担任理论主讲。
本次培训会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主办,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主持,康复医学系老师及2016、2017、2018三个年级全体同学共315人参加。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蒋龙元教授及15名培训导师与康复医学系师生合影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徒手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在4至6分钟抢救黄金时间内,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可为抢救赢得关键时间,因此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有助于同学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正确的紧急处理。
培训会伊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医学科蒋龙元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关于心肺复苏术的重要理论知识。蒋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心跳骤停的定义、原因和意义,并提出由于心跳骤停后抢救时间较短,需在第一时间给予抢救,因此全面普及CPR技能势在必行,作为康复医学系的学子,更应该熟练掌握该门技能,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任意识。接着重点为同学们介绍了心肺复苏的流程,即首先判断患者反应、呼吸;第二进行呼救、启动急救反应体系;第三判断患者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胸外按压幅度为5-6厘米;最后如有可能尽快使用AED除颤。
蒋龙元教授为同学们进行CPR理论知识讲解
同学们认真学习CPR理论知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生为同学们进行CPR动作示范
同学们认真进行胸外按压手法练习
十人一组参加CPR技能培训
挑灯夜战CPR技能考核
CPR技能培训为我系师生普及了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院前急救培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更能为今后我国急救的社会化输送更多的生力军,从而全面提高公众急救水平,进一步推进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文/吴亚丽、樊一淑
图/李文乐、袁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