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搜索:

系闻动态

学校顺利召开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高压氧治疗应用进展学习班


2020-09-29 11:17:52

学校于9月26日-27日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讲学厅召开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高压氧治疗应用进展学习班。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承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协办。

学校校长、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校长,学校康复医学系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分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谭杰文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贺莲教授,广东省高压氧治疗的泰斗及鼻祖刘子藩教授、刘广森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主任虞容豪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学校康复医学系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龙颖教授,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宏隽副主任技师和聂郁林主任医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广东省30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大会特邀了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前主委、《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褚新奇总编,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主任、中华航海医学会常委方旭东秘书长,《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编辑部原主任、《海军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兼副主编甘辉亮主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陆家海教授等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到场做专题报告。

学校顺利召开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高压氧治疗应用进展学习班.jpg

刘子藩教授(一排右五)、刘广森教授(右四)、王庭槐教授(中间)、贺莲教授(左六)、谭杰文教授(左四)、

龙颖教授(右三)出席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

学校校长王庭槐教授代表会议协办方致辞,他认为本次年会在学校召开对于推动高压氧治疗和呼吸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意义重大 ,对省内外著名专家亲临学校作专题演讲表示热烈欢迎。

王校长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指明了方向,为康复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新要求,人类对健康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康复医学和大健康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而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在“互联网+”时代,将会在康复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928091645.jpg

校长王庭槐教授在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上致辞

 

王校长在介绍了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及康复医学系的办学历史、师资情况、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等发展情况,赞赏系在协办国内外专业学习会议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下设的高压氧医学、呼吸治疗学、言语语言病理学三个独具特色的岗位课程的发展前景表示充满信心,同时肯定了系高压氧医学岗位课程的老师们对系的教学改革付出的辛勤劳动!

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致欢迎辞.jpg

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主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后高压氧治疗新进展》的专题报告

 

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常委会致欢迎辞。他介绍了高压氧医学学科从1992年成立,从学科的建立、诊疗规范、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到规范化培训体系的逐步创立,高压氧医学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他认为高压氧医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临床医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助力高压氧医学发展;高压氧医学对神经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IMG_4407.JPG

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贺莲教授致辞

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贺莲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广大医护人员、广东省医学会学会专家、会员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广东省医学会团结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以促进医学科技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医学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医学科技队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管理为己任, 努力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肯定了广东省高压氧医学分会在刘子藩教授等老前辈们前期不懈的努力开拓和领导下,在高压氧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成绩斐然。她相信本次大会能全面体现我省高压氧医学的发展水平,将学会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褚新奇教授-大场景 (2).jpg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褚新奇总编作《高压氧学科发展建设新思路》主题报告

褚新奇总编对高压氧学科发展建设提出了新思路,他表示:高压氧学科的兴起是时代所需,在高压氧学科的发展中,更加需要新兴的思想观念和建设性思路,不仅仅致力于临床治疗,更要注重治疗中的问题探索,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才能使学科发展更加兴盛。

方旭东教授-大场景 (1).jpg

中华航海医学会常委方旭东秘书长作《医疗领域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发展》专题报告

方旭东秘书长在专题报告中对医疗领域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讲解,他表示“这是最好的时代”,对于康复治疗学来说是高压氧治疗的发展是最好的时机,他深度研究了生物与数字医学,利用生物科学技术配合高压氧治疗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甘辉亮主任-大场景.jpg

《海军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兼副主编甘辉亮主任作主题为《医学论文选题涉及与撰写》的报告

甘辉亮主任分享了高压氧医学的新思想,详细介绍了当前高压氧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致力于医学论文选题的设计与撰写,认为高压氧治疗专业的教育任重道远,同时肯定了学校开设康复医学科的重要意义,期望高压氧学科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加强,高压氧治疗发展之路将更加顺利。

陆家海 罗楠.jpg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教授作《封闭环境下室内空气质量与质控管理》专题讲座

 

陆家海教授介绍并展示了封闭环境下室内空气质量与感控管理,从新科技新方面为大家展示了高压氧治疗的应用。

谭杰文主任作主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后高压氧治疗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肿瘤放射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病理特点,高压氧对肿瘤本身和放射损伤的治疗机制新进展,以及临床病例和治疗方案介绍。

学校康复医学系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龙颖教授作《高压氧科病历质控与电子化》专题讲座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学校康复医学系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龙颖教授作《高压氧科病历质控与电子化》专题讲座,她首先阐述了高压氧治疗的目的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高压氧科病历书写的格式要点,高压氧科各级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围绕质量安全管理的分工特点,强调规范书写病历的必要性、治疗后的评估以及病历质控与科研的密切联系等内容。她表示,做好病历质控可以在日后科研活动中更快更准确获得信息,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6日组图 罗楠.jpg

王宏隽副主任技师、虞容豪主任医师、杨俊峰副主任医师、刘瑾主任护师、杜波副教授分别作专题讲座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压氧科技师长、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宏隽主任,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康复一科主任虞容豪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杨俊峰副主任医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高压氧科护士长刘瑾主任护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杜波博士分别分享了专家分析了高压氧治疗致配舱人员脑空气栓塞病例,探讨了COVID-9患者高压氧治疗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分享了自发性脑出血和ICU重症患者的高压氧抢救治疗。

胡丽娜主任、杨雪副主任医师、张艳平副主任医师、黄宇珊副主任医师作病例交流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压氧科胡丽娜主任、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杨雪副主任医师、清远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张艳平副主任医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高压氧科黄宇珊副主任医师作会议论文和病例交流。

鲍晓主任医师、聂郁林主任医师、马晓利副主任医师、李东娟副主任医师作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压氧专科主任李东娟副主任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鲍晓主任医师、深圳市人民医院高压氧医学科马晓利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聂郁林主任医师分别就高压氧治疗时机对防治继发脑损伤的疗效影响、从康复的发展趋势看高压氧治疗融合、新生儿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时机以及高压氧治疗与氧中毒防治等四个专题展开探讨,会场讨论热烈。

与会人员与讲者展开热烈讨论

67efe2795c20e66d34d0b0c40f74579

会议现场,师生们认真听讲

  

系内师生通过学习,加强了高压氧医学前沿学术水平的认识,提高了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思维。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规范书写病历的重要性,今后撰写病历时要更加严谨,同时高压氧科治疗也要规范化操作。同学们表示,将严格按诊疗规范作业,加强规范操作意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嘉宾和志愿者合照.jpg

参会领导、代表与系师生合影留念

据悉,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高压氧医学学组于1991年4月11日成立,到1992年7月21日,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正式成立,至今高压氧医学分会已发展28余年。现任主任委员为我校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系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龙颖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东娟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虞容豪主任、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聂郁林主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宏隽主任等系教师为常委。可见,高压氧特设岗位课程的教师队伍都是属于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的主干力量,这对推进我校康复医学系的高压氧课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压氧学科已从大城市遍布到中小城市,辐射到珠江三角洲的乡镇医院,广东省成为真正的高压氧医学大省,在我国高压氧医学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康复医学系供稿

文/曾丽丽、孙萌阳

图/学校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李沁怡、王雪;

康复医学系王罗湳、蔡巧雯

审校/谭杰文

编辑/曾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