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搜索:

系闻动态

科技赋能基层康复,新华“脊”康助力新发展

云浮市第四期基层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进修班在郁南开班


2025-07-30 15:35:52

为推动基层康复医疗资源发展,并深入探讨中西医康复技术前沿与人才培养方向,2025年7月26日,由云浮市卫生健康局、市中医药局联合主办,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具体承办的第四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进修班开班仪式在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举行。郁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邱桂英、广东省政协常委徐志伟教授、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主任黄东锋教授、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广州新华学院胡明一教授、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陈建平教授等专家领导携手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郁见‘脊’康”突击队师生共同出席,见证康复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时刻。


此前,由胡明一老师指导、蒋天婴老师带队的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三下乡实践队:郁见“脊”康突击队,已在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一段时间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支由9名康复医学系学生、1名生物医工专业学生及1名护理专业学生组成的队伍,带着不同的专业视角聚焦脊柱健康服务,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中西医康复技术的学习中。


在医院康复科,他们紧跟陈建平教授等科室专家的脚步,系统学习了三伏贴、推拿、中药熏蒸等传统中医康复技法,同时也深入了解了现代康复手法治疗等西医康复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观摩专家们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全过程,队员们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中西医康复技术的融合运用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前沿研讨:破解居家康复发展难题


在专题报告环节,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主任黄东锋教授深刻剖析了居家康复面临的三大挑战:多学科协作机制缺失、远程设备临床验证不足、医保支付体系滞后。针对这些痛点,黄教授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技术层面,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智慧康复网络,整合AI评估、脑机接口等创新技术,开发适老化智能设备;服务层面,建立区域康复物联网平台,实现服务全流程可追溯;保障层面,推动医保支付代码改革,完善基层人才分层培养体系。黄教授特别强调:"要建立县域三级技术指导中心,让前沿技术真正惠及农村家庭。"




黄东锋教授对居家康复服务做出指导。


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分享了高压氧治疗的最新进展。临床数据显示,该技术在CO中毒急救中的有效率可达92%,脑卒中后功能改善率提升40%。谭教授团队正推进智能氧舱研发,通过AI动态优化治疗方案,预计可将治疗周期缩短30%。

谭杰文教授分享高压氧治疗的最新进展。


创新实践:科技与人文融合


采访中,突击队师生充分表示对郁南黄皮的喜爱与支持,并探讨了郁南许多宝贵的传统人文遗产。邱桂英副县长就郁南黄皮节亮点及传统人文遗产推广回应:“本届黄皮节深度融合文旅与数字营销,线上曝光量显著增长。未来将打造非遗研学路线,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突击队队员采访邱桂英副县长。


会后突击队师生有幸拜访了郁南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姚嘉新书记,请教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三下乡团队参考学习。姚嘉新书记分享医院经验:“我院以‘中西医并重’建立标准化操作路径,建议下乡团队采用‘手把手带教+跟岗实操’模式。”针对康复学科建设,他提出“依托县域医共体,构建分级转诊康复链”,强化基层首诊能力。

突击队师生代表采访姚嘉新书记。


展望未来


本次进修班既是郁南中西医结合康复成果的缩影,更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而郁见“脊”康突击队的热忱参与,正是这成果中鲜活的注脚,也是新起点上坚定的力量。当黄东锋教授描绘的智慧居家康复蓝图扎根县域,当“医院-社区-家庭”的脉络在连滩镇悄然延伸,突击队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服务一线,用专业与热忱为这份蓝图添彩、为这条脉络聚力。科技的温度终将驱散医疗资源不均的寒意,而郁见“脊”康突击队的付出,正是这份温度中滚烫的一笔。郁南的黄皮果香里,正孕育着一场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的康复革新——让每寸乡土都能托起生命的尊严,让万家灯火映照健康中国的坚实足迹,这亦是突击队始终坚守的初心与方向。

郁见“脊”康突击队与参会专家合影。


文字|陈洁

图片|黄楠榕

初审|蒋天婴

复审|吴亚丽

终审|刘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