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4日至6日举行的中国康复医学会居家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主任黄东锋教授发表演讲《居家康复服务痛点难点与科技突破路径》,系统介绍目前全球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居家康复实践方案。本次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居家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承办,聚焦医工结合背景下的服务创新,吸引全国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
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团队在年会与专家们合影留念。
据揭示行业痛点
黄东锋教授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4%,失能老人超5271万,但居家康复面临三重挑战:
1. 资源错配:县域康复治疗师密度仅为城市1/6;
2. 支付瓶颈:居家康复医保覆盖率不足30%;
3. 技术鸿沟: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率低于35%。
深圳光明区试点显示,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深度老龄化需求。
黄东锋教授在进行演讲。
黄东锋教授提出目前国内医学界可复制的科技解决方案:
· AI智能评估系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27家机构应用,运动功能评定效率提升5倍;
· 数字疗法临床转化:认知康复程序完成临床试验,老年用户依从性提升65%;
· 适老交互技术:粤北山区方言交互试点拟覆盖2000余名老人。
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团队深度参与会议交流:
· 黄东锋教授演讲引发对“人工智能康复科技热潮”的讨论,与会同行评价:“科技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落地框架”;
· 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参与圆桌会议,与国内专家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人才培养;
· 胡明一老师及团队成员在分论坛与学者交流AI教学经验,汲取行业前沿成果。
团队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强化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及国内各大医疗机构的产学研协作网络。
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参加年会。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替代人文关怀。”黄东锋教授强调。本次年会彰显了新华团队在康复科技领域的实践能力,其技术落地路径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文|植文秀 图|胡明一
初审|陈颖 吴亚丽
复审|谭杰文
终审|刘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