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秋风送爽,阳光和煦,2025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全体新生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向往与探索之心,前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区和花都院区,开展了一次意义深刻的临床观摩学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新生提前感知真实的医疗环境,深化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解,筑牢专业认同与责任使命。

师生们在孙逸仙医院花都院区合影留念。
在医院的精心安排及刘静丽、蒋天婴、蔡巧雯和杨妍四位带队老师的全程带领下,同学们依次走进花都院区和北院区康复科核心治疗区域。各科室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讲解。他们不仅介绍了各类先进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OT(作业治疗)、PT(物理治疗)、ST(言语治疗)三大康复支柱在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关键作用。同学们踊跃参与,亲手操作主被动训练仪器,亲身体验治疗过程,从“患者视角”感受康复治疗的技术与温度。

学生参观各科室![]()
在高压氧科,谭杰文主任巧妙结合当天上午王庭槐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内容,将现代康复医学与人工智能及人文传统相融合,引发同学们对医者责任与时代发展及文化传承的深入思考。随后在重症监护室(ICU),肃穆的氛围和高度专业的医护配合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重量。“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病痛与需求,更看清了自己未来所能提供的帮助与价值”,一位同学在观摩后如是说。

高压氧科
本次沉浸式临床观摩,不仅是一堂专业认知的启蒙课,更是一次职业精神的洗礼。通过零距离接触临床一线,同学们增强了对康复治疗师角色的认同,明确了未来学习的方向与重点。大家纷纷表示,将珍惜在校时光,夯实理论基础,锤炼实践技能,未来致力于帮助患者重塑生活希望,为推动康复医学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新生心得
我怀着忐忑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起初的我在网上疯狂搜索康复治疗学专业,认为这只是一个扛大腿的专业,但这一次在医院主任的带领下,我明白了康复治疗学是一门通过专业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治疗手段包括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以及ST(言语治疗)。当我走进重症监护室(ICU)时,我看到有已经手术完的病人和刚出手术的病人,每一个床位都有很多康复治疗的工具帮助他们生活,让我对这个专业越来越敬佩,因为它让每个人都努力的恢复正常生活。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很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的专研医学,学好康复,希望让更多有功能障碍的人群能重回到社会。我会以这次参观为动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朝着为人民服务的心和有能力的医者努力。
——25级黄倩玲
新生心得
短短半天的医院见习,让我收获颇丰。踏入医院,浓郁的消毒水味与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构成了真实的医疗场景。在师兄的带领下,认识了多个物理治疗的器械,还亲身体验了颈牵拉治疗,这是我第一次以一名医学生的身份去认识和体验这些医疗器械
在OT病房里,我真切感受到患者对康复的迫切期盼,也看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付出。见习时光虽短暂,却在我心底深深埋下了投身医疗行业的信念种子。我明白自己在康复治疗这条道路上才刚刚启航,但我一定会奋力汲取知识,锤炼专业本领,朝着做一名优秀的康复治疗师而努力!
——25级万鸿雁
文字|陈锦汕
排版|胡娅婷
图片|张嘉豪、胡娅婷
初审|张嘉豪、胡娅婷
复审|蒋天婴、杨妍
终审|刘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