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搜索:

学生园地

三下乡|郁见“脊”康突击队:守护青春脊梁,助力健康中国


2025-10-15 10:36:57

前言


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深入践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今年暑期,在广州新华学院系领导们的指导与两位带队老师的陪同下,以23、24级康复治疗专业同学为主组建的郁见“脊”康突击队,奔赴云浮市郁南县,开展了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今年是第三年走进郁南进行脊柱健康筛查。团队以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为核心,依托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深入乡镇、学校、社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专业培训筑牢筛查基础


胡明一老师对队员进行培训

队员之间进行实操


7月15日,突击队在思乐斋开展脊柱侧弯筛查专项培训。胡明一老师系统讲解了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筛查方法及操作要点,指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多发于10-18岁,发病率在1.5%-3%之间。

胡老师详细讲解了髂后上棘对称性评估、腰间隙触诊、Adam前屈试验等标准化流程,并现场演示“旋转放松法”,帮助受检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姿势代偿影响筛查结果。队员们两人一组进行实操练习,在反复训练中掌握了仪器使用、体表标记、角度测量等关键技术。


多场景开展脊柱健康服务


“筛查比治疗更重要。”胡老师强调道。从7月23日起,团队在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部大厅开展公益筛查,吸引众多家长和孩子参与。队员们分工协作,有序进行体态检查、前屈测试和健康指导,对疑似案例详细记录并建议进一步检查。

此外,团队还走进金晖幼儿园,开展“挺直脊梁、健康成长”主题科普与筛查活动,传递的早期干预理念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本次筛选的4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阳性体征,可作为当地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率的初步参考。

队员在金晖幼儿园帮助小朋友进行脊柱侧弯筛查


队员在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做公益脊柱侧弯筛查


科普调研推动健康意识提升


除了开展筛查服务,团队还在郁南县连滩镇面向家长与青少年进行了脊柱健康科普宣传与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地脊柱健康认知存在明显不足,仅有近一半的家长知晓脊柱侧弯,而学生群体中大多数仍完全不了解该疾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子女无脊柱问题,与筛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阳性率形成巨大反差,反映出家长对脊柱健康的认知盲区。数据表明,基层脊柱健康科普工作亟待加强,这也是团队此次实践的重要意义所在。


调研组同学开展实地调查


情暖养老院,健康伴夕阳


团队还前往云浮银龄养老中心,以互动问答、实物示范等形式,开展老年健康知识科普,现场气氛热烈,不少老人主动分享自己的保健心得。伴随《甜蜜蜜》等经典老歌的旋律,大家一同进行节奏拍打和手势舞练习,在音乐疗法中唤醒青春记忆。

恰逢初伏,团队还特别提供了艾灸、刮痧、三伏贴等中医养生服务。队员们娴熟地为老人艾灸关键穴位、梳理头部经络,专业的服务和显著的舒缓效果,让老人们深切体验到“冬病夏治”的养生智慧。

队员科普十大常见老年病

队员带领爷爷奶奶进行手势舞练习

队员帮助奶奶刮痧



产业文化双融,感悟乡土脉动


实践期间,团队恰逢郁南黄皮节,队员们积极参与节庆活动,深入了解当地打造"黄皮+"产业的创新实践。邱桂英副县长介绍,当地正深度挖掘黄皮"药食同源"的独特价值,推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健康养生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团队也深入郁南文化腹地,走访康家大屋、正己学校、诗礼传家博物馆等场所,在斑驳砖墙、家谱文稿和"正己而后正人"的校训中,感受这片土地崇文重教的传统。

队长张学芳在心得中写道,这次文化寻根既是一次知识学习,也是一次精神洗礼,让人深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黄皮产业的创新与文化脉络的探寻,共同展现了郁南在乡村振兴中产业与文化并重的发展路径。


队员在广东省立庚戌中学前合照


队员采访郁南县邱桂英副县长


参与基层康复医疗建设,深化中西医融合实践


7月26日,团队受邀参加由云浮市卫生健康局、市中医药局联合主办、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具体承办的云浮市第四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进修班开班仪式。在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队员们跟随谢晓鸿治疗师,系统学习三伏贴、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康复技法,以及现代康复手法治疗,深化了对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理解。

医院党委书记姚嘉新与下乡团队交流时分享道:“我院以‘中西医并重’建立标准化操作路径,建议下乡团队采用‘手把手带教+跟岗实操’模式。”针对康复学科建设,他提出“依托县域医共体,构建分级转诊康复链”,强化基层首诊能力。

队员采访姚嘉新书记

队员跟随谢晓鸿治疗师对中西医康复进行学习


专家引领,擘画基层康复医疗新图景


本次实践中,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主任黄东锋教授在进修班开班仪式上,深入剖析了居家康复面临的多学科协作机制缺失、远程设备临床验证不足、医保支付体系滞后等挑战,并提出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智慧康复网络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他强调建立县域三级技术指导中心,让前沿技术真正惠及农村家庭。

突击队队员们认真聆听了黄主任的前沿报告,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深刻理解了基层康复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方向。这为团队在郁南的筛查与科普工作提供了宏大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激励我们思考如何将一线的实践观察融入对未来康复体系的认知之中。

黄东锋教授阐述居家康复发展新路径


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则分享了高压氧治疗的最新进展,通过临床数据展示了该技术在CO中毒急救中的显著效果(有效率92%)和脑卒中后功能改善的重要价值(提升40%)。他透露团队正推进智能氧舱研发,通过AI动态优化治疗方案,预计可将治疗周期缩短30%。

这些尖端技术与创新理念让队员们倍感振奋。作为康复领域的“新鲜血液”,我们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在会后与谭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请教高压氧技术在基层推广的可能性,并将这些前沿知识消化吸收,融入到后续对市民和家长的科普讲解中,努力成为连接尖端医学与公众认知的桥梁。


谭杰文教授分享高压氧治疗最新进展


光明大讲堂助力全面健康行动


在郁南县为期八天的脊柱健康筛查与科普实践中,郁见“脊”康突击队累计为400余名青少年完成脊柱侧弯筛查,近三分之一检出阳性体征的扎实数据,以及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服务热忱,得到了广州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主任黄东锋教授的充分肯定。正是基于团队在基层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黄东锋主任特别邀请突击队前往深圳,参与第四十六期“健康光明行,脊足伴一生”健康大讲堂。

在这场由光明区卫生健康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光明区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重要活动中,队员们将郁南实践中积累的筛查经验与健康传播方法,进一步运用于城市社区场景:为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筛查,结合专业仪器检测与姿势评估,助力早期发现问题;带领市民练习“足脊健康操”,以简明易学的动作传递康复理念;同步开展脊柱保健知识科普,把从郁南带来的健康关怀,延续至更广阔的市民群体。


"脊柱健康关乎一生,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服务,让科学的健康理念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这场在光明区播撒的健康种子,正在市民心中悄然生根。脊梁挺立,方能行稳致远;足下根基扎实,方可拥抱健康人生。

队员带领大家做脊足健康操


突击队与黄主任合影留念


结语


从郁南乡镇到光明讲堂,我们始终秉持“守护脊梁,健康一生”的信念,将专业筛查与科普宣传深度融合。这段经历让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基层是健康服务的起点,也是专业价值的试金石。未来,团队将继续带着从郁南汲取的实践智慧,以更专业的态度、更温暖的行动,持续投身于脊柱健康事业,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属于新华学子的青春力量。

队员参加开班仪式的合影留念




文字 | 陈   洁

排版 | 黄   佳

初审 | 蒋天婴

复审 | 黄思淇

终审 | 刘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