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暨重症呼吸治疗及肺康复学习班于9月24-25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年会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承办,广州新华学院协办。我校校长、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学校康复医学系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谭杰文教授,康复医学系呼吸治疗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志捷教授,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深圳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主任龙颖教授及多名跨学科教授出席本次年会。我系教师、学生代表约90多人与会,广东省医学会蓝岚副秘书到场致贺。
大会现场
本次年会主要围绕危重症高压氧相关呼吸治疗的技术应用的进行了深入研讨;包括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技术、高压氧治疗患者如何监测呼吸功能危重症患者高压氧治疗时出现心脏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纤支镜技术在高压氧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等,为高压氧在危重症治疗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由国内呼吸治疗学科和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会专家学者做专题演讲,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东莞市东华医院、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我校校长王庭槐教授为大会致辞,他对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宗旨、特色以及康复医学系的办学历史、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等情况。王校长表示此次年会对推动高压氧治疗和呼吸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意义重大,相信高压氧治疗与呼吸治疗技术在康复治疗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长王庭槐教授线上为大会致辞
大会主席、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代表高压氧分会向与会领导、专家及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所有为我省高压氧医学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谭教授说,高压氧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优秀的救治效果收到了临床各学科的认可和重视。谭教授期待我们分会发起的“高压氧与危重症呼吸治疗学组”能早日成立,从而为高压氧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致辞并作主题为《重症与高压氧》的专题报告
谭杰文教授作主题为《重症与高压氧》的专题报告,他突出强调危重症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是组织缺氧,认为高压氧治疗在危重症治疗中可以起重要作用。谭教授分享了休克、心肺脑复苏、中毒、脑外伤、气性坏疽等高压氧治疗原理、治疗技术以及注意事项,并说明了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何志捷教授作高压氧舱内呼吸机的应用及进展的专题报告,何教授认为,高压氧舱内呼吸机的应用推动了重症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和治愈率。何教授在会议中还分享了量化脑电图在高压氧重症患者救治监测中的经验体会。
何志捷教授在会议中作专题报告
龙颖教授作《肺大泡病人高压氧治疗风险评估及处理》专题报告。龙颖主任提到肺大泡是高压氧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临床医生对高压氧治疗的选择存在诸多顾虑,因此没有给部分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龙教授提出通过对不同大小和部位肺大泡的风险评估,可以考虑采用不同压力的高压氧治疗方案,从而做到风险最低化、疗效最大化。
龙颖教授作《肺大泡病人高压氧治疗风险评估及处理》专题报告
我系高压氧治疗学特设岗位课程老师虞容豪教授、李茁教授与聂郁林教授分别探讨了高压氧在神经重症中的应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管理与风险评估;王宏隽主任、李东娟主任、张辉教授、杨俊峰主任分享了治疗病例和新建氧舱的宝贵经验。
高压氧治疗学特设岗位课程团队老师作专题报告
我系呼吸治疗学特设岗位课程莫红平老师、黄春荣老师对2022年人工气道吸痰指南进行细致解读,逐一阐述了人工气道管理的要求。2021届校友谢彩红呼吸治疗师演示了高压氧舱内呼吸机在重症患者中的使用。
呼吸治疗学特设岗位课程团队老师作专题报告
康复医学系的学生代表全程参与学习,大家通过直观了解高压氧治疗与呼吸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新进展,加深了对高压氧治疗中有关呼吸治疗技术应用的认识,同学们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文字:陈俊杰、蔡巧雯
照片:陈俊杰、蔡巧雯
初审:曾丽丽、蔡巧雯
复审:谭杰文
终审:刘静丽